特朗普关税政策新动态:加拿大关税上调至35%,墨西哥获90天宽限期,韩国达成妥协协议

【美南新闻记者泉深】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美国优先”贸易战略指引下,近日再度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发出强硬信号。随着其设定的8月1日“全球贸易重新谈判最后期限”临近,多国正加紧与美方磋商以避免高额关税。本周,特朗普政府针对加拿大、墨西哥和韩国的关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显示出其以关税为工具重塑全球贸易规则的意图。
一、加拿大遭重罚:关税上调至35%,美加关系急转直下
7月31日,特朗普签署总统行政令,宣布将对所有不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原产地标准的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从25%上调至35%,并自8月1日起正式生效。与此同时,针对试图通过第三国转运规避关税的商品,还将征收额外40%的“转运关税”。
白宫称此举是对加拿大“持续的贸易不合作与政策挑衅”的回应。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平台上表示,加拿大政府近期公开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一事,令双方谈判陷入困难,强调这“严重背离了美国的安全与外交利益”。
尽管如此,特朗普也表示,加拿大的立场并非使协议“无法签署”的唯一障碍。他透露,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曾主动致电白宫,但双方尚未就关税议题进行正式对话。
加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卡尼总理称美方行为“令人遗憾”,并表示加拿大将在G7、WTO等多边框架下采取法律与外交反制措施。部分省政府也已宣布中止与美国公司的合作项目作为反击。
据加拿大经济界人士分析,尽管部分关键行业(如汽车零部件)可因USMCA合规性获得关税豁免,但整体贸易前景仍因政策不确定性而承压。
二、墨西哥获90天延期:暂避重税,承诺开放市场
特朗普原计划自8月1日起对墨西哥出口至美国的非金属产品、农产品及汽车零部件等征收30%关税。然而,在他于7月29日与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舍因鲍姆通话后,决定给予墨方90天宽限期以继续谈判。
根据墨西哥经济部数据,约85%的出口商品符合USMCA规则,将自动获得关税豁免。而针对墨西哥铜、铝、钢等商品的现有50%关税仍暂不调整。汽车及化工品等则列入“待评估观察名单”,预计将于10月底谈判期满后再行决定。
作为交换,墨西哥承诺撤销多项非关税壁垒,并加强对美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标准透明度。特朗普在公开声明中表示:“墨西哥展现出善意,值得我们给他们时间。但这不是无限期的。”
三、韩国迅速妥协:接受15%统一关税换取稳定准入
在与美国多轮紧急谈判后,韩国政府已于本周与美方达成一项临时贸易协议:韩国将对其大多数出口至美商品接受15%的统一关税,涵盖半导体、汽车零部件、家电与太阳能组件等领域。
韩国贸易部指出,该协议避免了特朗普此前威胁实施的高达30%的惩罚性分层关税,并换得美国承诺在8月1日前不再追加制裁。作为回报,韩国将扩大液化天然气(LNG)采购,并开放金融与保险市场供美资企业准入。
尽管部分韩国舆论批评政府妥协过多,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在避免被“踢出美国主导的贸易圈”与维护战略同盟之间,此举为“现实中的最佳选项”。
四、印度、巴西、欧盟被点名,谈判进入倒计时
除上述三国外,仍有多国未能与美国达成新的贸易安排。特朗普已明言,若在8月1日前无法完成协议,美国将对印度加征25%关税、对巴西加征高达50%关税,对欧盟成员国则根据情况分别加征不等税率。
目前,多个国家已紧急派出高级代表团赴美磋商。欧盟贸易专员批评道:“美国以关税为威胁,正破坏全球多边贸易秩序。”而印度方面则表示,若美方动用单边征税手段,将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五、法律与市场反应:总统权限受挑战,黄金市场攀升
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行使关税调整权限,已遭部分法律界人士质疑。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法官指出,总统在未获国会授权下干预贸易和税务领域,可能存在违宪风险。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迅速反应。黄金因避险需求上涨近3%,创两个月新高。美股方面,科技板块因韩国协议提振小幅反弹,但受加墨不确定性影响,农业与制造业板块出现下跌。
六、“关税新常态”:美国重构全球贸易秩序?
此轮关税调整不仅凸显特朗普政府坚持的“强硬谈判”风格,也体现其借关税工具重塑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格局的雄心。美国正试图建立一套“高门槛、双边协商主导”的贸易新规则体系。
然而,越来越多国家对这种“交易型外交”表示担忧。欧盟一位高级外交官指出:“这不是谈判,而是敲诈。”全球贸易秩序正面临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激烈碰撞。
预计特朗普将在8月1日正式发布新一轮全球关税政策声明,并可能将其作为2026年大选中的重要政绩加以宣传。各国政府和企业则在紧张中迎接这场关税地震的最后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