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熱門新聞

查看更多

最新图片集

今日要闻

查看更多

  • 青少年流行語67難定義 榮登線上熱門字典年度詞彙

    (中央社華盛頓31日綜合外電報導)「67」這組數字流行語今年在青少年的社群媒體圈引發熱潮,讓許多父母跟老師摸不著頭緒,然而其熱門程度,足讓線上字典Dictionary.com將67正式選為2025年度代表詞彙。法新社報導,然而就連Dictionary.com都承認,他們不是非常確定67的涵義。這組數字在英語應該讀作six-seven,而非sixty-seven。Dictionary.com本週宣布2025年度代表詞彙時,提到父母「或許在看到這兩個過去無害的數字時,感到一股熟悉的焦躁」。屬於Alpha世代(Gen Alpha)的孩童與青少年,則可能「因為大人再次對他們難以捉摸的流行語感到困惑,而暗自竊笑」。根據Dictionary.com,67熱潮的起源可能是美國饒舌歌手Skrilla的歌曲Doot Doot(6 7)所帶動;數名籃球員以及某個男孩在短影音平台TikTok爆紅的影片,更迅速強化67現象。67一詞今年在學校和社群媒體流行起來,其涵義十分多元,語境、語氣甚至荒謬程度都會決定67在當下的意義。Dictionary.com指出,或許67最顯著的特色就


  • AI深偽影響歐洲選舉 歐盟新準則將上路但缺約束力

    今年荷蘭國會大選受到AI深偽技術影響,顯示歐洲選舉受AI干擾情形日益嚴重,歐盟的監管措施也被認為過於落後。歐盟高風險AI系統分類準則預計2026年8月生效,但一般預料並不會包含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條款。近期荷蘭與愛爾蘭接連舉行大選,都出現多起人工智慧AI深偽(Deepfake)介入選舉事件。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報導,日前愛爾蘭總統大選,網路上曾出現一部深偽影片,假冒愛爾蘭國家廣播公司的新聞報導,以AI生成其中一名候選人康諾里(Catherine Connolly)的影像,並發表退選聲明。隨後,康諾里公開批評這種行為是「誤導選民、破壞民主的可恥行為」。正在進入開票階段尾聲的荷蘭國會大選,選舉期間同樣出現深偽影像干擾。一個Facebook帳號散布多張AI生成的圖片,攻擊特定候選人。後來兩名極右派的國會議員被發現與這個帳號有關,引發軒然大波。事發後,極右派自由黨(PVV)的領袖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公開道歉,承認事件與自由黨成員有關。阿姆斯特丹大學與梅因斯大學的研究顯示,在約2萬篇與荷蘭選舉有關的社群貼文中,超過400篇是由AI生成的內容,


  • 赤腳接地,與樹共振,靜心感受大地能量,當科學遇見自然的智慧,找回身心平衡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從「接地氣」到「接能量」,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實了,大地與樹木的能量交流不只是詩意的比喻,而是一種可測量、可感知、能改變身心的自然療法。什麼是「接地氣」?從古老智慧到現代科學古人說「接地氣」,以為只是形容人平易近人、生活踏實,但在現代醫學與物理學的語境中,「接地」(Grounding 或 Earthing)指的是身體直接接觸大地,讓人體的電位與地球電位平衡。在城市化的生活中,我們腳踩的多是水泥、橡膠鞋底、地毯或地板,這些材質阻隔了身體與地球之間的電子交換,使我們失去了與大自然能量的連結。根據《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


  • 加拿大總理爲“反關稅裏根廣告”致歉 特朗普:他非常有禮貌

    ——“裏根語錄”引發外交風波,美加貿易關系再生裂痕【美南新聞泉深】2025年10月25日,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向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正式道歉,原因是一則在美國電視台播出的“反關稅政治廣告”引用了前總統羅納德·裏根(Ronald Reagan)1987年電台講話內容,用以批評特朗普對加拿大的高關稅政策,引發白宮強烈不滿。


  • 玉山銀行進軍達拉斯,台灣金融新力量串聯美南供應鏈版圖

    【美南新聞韋霓採訪報導】美國德州近年高速崛起,聚集科技研發、先進製造及跨國企業總部,成為全球資本布局的關鍵舞台。2025 年 10 月 15 日,玉山銀行正式於達拉斯設立代表人辦事處,成為首家進駐當地的台灣金融機構,與 2000 年成立的洛杉磯分行相呼應,為台商及亞裔企業打造深入美南市場的新金融樞紐。玉山此舉布局明確:與客戶一同前進產業鏈最前線,貼近市場、深耕在地,同步串聯亞洲、北美及全球 35 個海外據點,共同推動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海外投資,進一步強化美亞經貿交流。玉山銀行正式進駐


  • 美財長:美國2年內可確保稀土替代來源

    北京擬緊縮稀土出口管制,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今天稱中方失算、犯下嚴重錯誤,美國2年內即可確保稀土的替代供應源。貝森特認為,中方無法持續將關鍵礦物當脅迫工具利用,原因包括美方有足以抵銷衝擊的手段。中方的作為已讓所有人警醒,而中國在稀土領域對美國的影響力,估計最多只能持續12至24個月。貝森特是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於韓國慶洲舉行期間,接受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訪時,作以上表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30日在韓國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貝森特說,在假設各項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美中雙方可謂已達成某種「平衡」,未來12個月可在這樣的「平衡」狀態下運作。川習會前,美中貿易戰再度出現升溫跡象,威脅全球供應鏈:美國宣布新一波科技相關出口管制,中國則祭出大規模稀土出口管制回應。貝森特認為,國際市場對中國新出口管制措施的強烈反應,讓中國領導人感到些許不安。不過,貝森特說,當川普和習近平面對面坐下來談,很明顯,他們彼此尊重,而習近平顯然希望找到可與川普合作的領域。貝森特指出,川習二人事前


  • 世界G2新情勢

    世界G2新情勢— 美中共治與競合的新時代2025年秋,川普與習近平在釜山會晤,「G2」一詞再度成為世界焦點。這場被稱為「美中峰會」的會談,象徵兩強從對抗走向戰略緩和。雙方在貿易與稀土等領域達成暫時協議,既是現實考量,也顯示全球經濟難以割裂。然而,「G2」並非真正的共治,而是一種競合並存。中國追求多邊自主,美國仍試圖維持主導,兩者之間既合作又防範。這場平衡遊戲,決定了未來世界的節奏。科技與經濟是新冷戰的主戰場。晶片、AI、數據、能源——每一項都成為權力槓桿。供應鏈雖重組,但中國仍居全球價值鏈核心,美國的「去中國化」戰略並未真正脫鉤。在地緣政治上,台海、南海、朝鮮半島與中東局勢仍是潛在火藥庫。G2若無制度化合作,世界將滑入兩個平行體系——科技分裂、金融對峙、話語割裂。對全球華人與亞裔社群而言,這不僅是外交新聞,更是時代座標:在兩極之間,如何保持文化根與公民身分的平衡,將成為新世紀的挑戰。真正的「G2」不應是權力之爭,而應是文明的對話。唯有理解與信任,方能在變局中開創新秩序。


  • 中美關係缓和,力求世界和平

    中美關係缓和,力求世界和平當今世界的格局,仍以中美兩國為軸心而轉動。這兩個國家,一個是最具潛力的發展中大國,一個是仍居主導地位的發達強國。中美之間的關係,從來不只是雙邊問題,而是全球穩定與發展的晴雨表。每當中美對立升溫,世界的經濟信心便隨之動盪;每當雙方展現善意,全球市場與地緣政治緊張也隨之舒緩。這不僅是國力的較量,更是智慧的比拼——如何在競爭中尋求合作,在分歧中尋找共識。和平,從來不是天上掉下的禮物,而是相互理解與理性對話的成果。中美兩國若能從對抗走向互信,從封鎖轉向共贏,不僅可減輕彼此的戰略焦慮,更能為動盪不安的世界帶來穩定力量。事實證明,中美合作時,世界經濟蓬勃發展;中美對抗時,全球陷入不確定。這是一條再清楚不過的歷史軌跡。今日的挑戰,無論是氣候變遷、能源安全、科技治理,還是地區衝突,都無法由任何一國獨力解決。因此,「中美關係缓和,剩世界和平」並非一句理想化的口號,而是這個時代最現實的真理。唯有放下偏見、超越意識形態,以平等與互利為基礎,兩國才能共同引領人類走出分裂的陰霾,邁向長治久安的新紀元。 When U.S.&


  • 美國政府停擺揭示教育領域最大謊言:聯邦教育部並非不可或缺

    【美南新聞泉深】在美國政府近期的部分停擺期間,聯邦教育部的工作被迫中斷,但全國學校依然照常運作,引發外界對該部門職能與必要性的重新審視。部分保守派人士認爲,這一事件暴露了“教育部權力被過度神化”的現實;而教師工會和自由派團體則警告,長期削弱聯邦教育管理將危及教育公平與全國標准。教育工會“誇大危機”,聯邦停擺學校照常運作隨著華盛頓特區的政府機構陷入停擺,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蘭迪·溫加頓(Randi Weingarten)及其盟友迅速指責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聲稱“教育系統將因教育部停擺而陷入癱瘓”。她甚至稱特朗普是在“挾持美國人民做人質”。


  • 政府補助糧食券近日取消

    政府補助糧食券近日取消新聞報導說,政府補助的糧食券制度近日正式取消。消息一出,許多人只是淡淡一笑,覺得那只是歷史的自然演變;但對一些人而言,這卻是一段生命經歷的落幕。那一張張不起眼的糧食券,曾是無數家庭的支撐。它不僅僅是一種經濟援助,更是一種社會的溫度。對那些剛移民、失業、或陷入困境的人來說,糧食券是一線希望——一個能讓人挺過難關、重新開始的契機。我仍記得,早年的自己也曾排在領取補助的隊伍裡。那是一種複雜的心情:既有感激,也有自尊的掙扎。拿著那幾張券走進超市時,心裡想的不是便宜的食物,而是有朝一日能不用再依靠它,能用自己的雙手換取明日的飯糰與尊嚴。如今,隨著政策的轉變,糧食券退出了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現代化的電子補助與福利體系。社會的進步固然值得欣慰,但我仍懷念那段歲月裡的人情味。那是一個會彼此理解、彼此幫助的年代。制度可以更新,科技可以替代,但那份被幫助時的感恩、以及幫助他人時的溫暖,卻是任何數位系統都無法取代的。糧食券的消失,不只是政策的終止,更是時代情感的一次告別。


视频广告

更多新闻

查看更多
  • 赤腳接地,與樹共振,靜心感受大地能量,當科學遇見自然的智慧,找回身心平衡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從「接地氣」到「接能量」,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實了,大地與樹木的能量交流不只是詩意的比喻,而是一種可測量、可感知、能改變身心的自然療法。什麼是「接地氣」?從古老智慧到現代科學古人說「接地氣」,以為只是形容人平易近人、生活踏實,但在現代醫學與物理學的語境中,「接地」(Grounding 或 Earthing)指的是身體直接接觸大地,讓人體的電位與地球電位平衡。在城市化的生活中,我們腳踩的多是水泥、橡膠鞋底、地毯或地板,這些材質阻隔了身體與地球之間的電子交換,使我們失去了與大自然能量的連結。根據《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


  • 不生病的六大秘密:身心合一的健康智慧

    從中醫「六不」到現代醫學的科學印證,如何活出長壽與安然(美南新聞韋霓特稿) 中醫名師倪海夏曾提出「不生病」的六大秘密,短短十八個字,卻蘊含了東方醫學「天人合一」的養生之道,就是: 不貪吃、不性急、不焦慮、不閒著、不生氣、不熬夜。他指出,疾病並非突如其來的敵人,而是提醒身心失衡的訊號,當人能夠調整自己的習性與生活模式,身體自然回到健康的狀態。現代醫學的許多研究,也逐步印證這種「以養代治」的觀點,真正的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而是身體、心理與情緒的穩定和諧。以下從中醫與西方研究的不同角度,來看看這六大秘密為何能讓人不生病。不貪吃:節制是最好的藥方


  • 調養失眠、心火旺、眼睛乾的養生瑰寶

    從中醫到西醫,讚它具有潤澤的生津益處(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在中醫的藥櫥櫃裡,它總是靜靜待著,表面黝黑如炭,卻蘊含著獨特的生津養陰力量,它就是烏梅,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飲品,也是醫家口中的“收而不澀”之品。對於那些心火旺盛、夜裡輾轉難眠、牙齦腫痛、眼睛乾澀、口腔潰瘍的人來說,一杯烏梅茶,不僅是潤喉解渴的清涼水,更可能是一種調養身心的療方。一、中醫眼中的烏梅中醫認為烏梅性溫偏涼,味酸澀,歸肝、脾、肺、大腸經。《神農本草經》將烏梅列為上品,稱其“安蛔、止痛、斂肺、止咳、下氣”。它的幾個核心特點是:


  • 全面延緩老化的科學方法,真正決定青春的,是習慣與心態的長期協奏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一、青春的密碼:從「粒線體」開始在我們的每一個細胞裡,都有數百個微小的能量工廠——粒線體(Mitochondria)。它們負責產生身體運作所需的能量(ATP),也是衰老研究中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哈佛醫學院抗老化研究權威 David Sinclair 博士 在《Lifespan》一書中指出:「老化不是命運,而是能量系統逐步失衡的結果。」隨著年齡增長,粒線體功能下降,導致能量減少、細胞修復力下降、氧化壓力上升,最終出現皺紋、記憶力退化與代謝變慢。研究發現,透過一些生活方式的調整,可以顯著提升粒線體活性,包括:


  • EZTrek油開啟健康新紀元,世界級的重大突破,科學實證的「細胞營養油」助心血管與代謝健康

    (美南新聞韋霓報導) 長久以來,我們被告誡要「少吃油」,彷彿所有脂肪都是健康的敵人。但一項來自德州的研究發現正在改變這個觀念。麻省理工出身、被譽為「細胞氧氣理論接班人」的 Brian Peskin 教授,耗時多年研究人體細胞膜結構,終於找出關鍵:不是所有油都有害,吃正確的油,反而是細胞呼吸與能量的生命泉源。這項研究成果被命名為 EZTrek油,並獲得休斯頓健康科學碩士、註冊營養師 Paulina Lee 的高度推薦,成為新一代營養界的焦點。EZTrek油是世界級健康科學家 Brian Scott Peskin 教授研究的重大突破。這款油被譽為「細胞的氧氣傳導橋樑」,能協助人體細胞獲得更有效的能量轉化,提升代謝、抗氧化與修復能力。Peskin 教授以電機工程背景進入生命科


STV 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