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空空难初步调查报告揭示系人祸:机组操作混乱致发动机熄火

【美南新闻泉深】2025年6月12日,一架从印度艾哈迈达巴德起飞、飞往伦敦的印度航空波音787梦想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失去动力并坠毁,造成机上242人中除1人生还外,其余全部罹难,另有地面19人不幸遇难。印度民航事故调查局(AAIB)于7月12日凌晨发布的初步调查报告揭示系人祸:飞行舱内在事故发生前出现对发动机燃油开关操作的严重混乱,成为导致事故的关键因素之一。
燃油切断开关几乎同时关闭 引发两台发动机熄火
报告指出,飞机刚刚离地后不久,两台发动机的燃油切断开关几乎在一秒钟内由“运行”状态切换至“关闭”,导致发动机几乎瞬间熄火。飞机在爬升至约650英尺高空后迅速失去升力,最终撞击数棵树、一座焚烧炉烟囱,并坠毁在机场附近一栋建筑上,爆炸起火。
失事飞机由56岁的资深机长苏米特·萨布哈瓦尔(Sumeet Sabharwal)驾驶,他飞行时数超过15,600小时,并担任印度航空飞行教官。副驾驶为32岁的克莱夫·昆德(Clive Kunder),拥有3,400小时飞行经验。
黑匣子记录显示,一名飞行员在失事前曾质问另一人:“你为什么切断燃油?”而另一人回应称:“我没有。”报告未指明具体发言者身份,也未透露是谁发出的“Mayday”呼救信号。
飞机失去电力备用风力发电装置自动弹出
起飞后不久,机场监控录像拍到飞机底部紧急弹出“风力涡轮发电装置”(ram air turbine,简称RAT),通常这表明飞机主电源系统失效。报告称,这一现象再次印证了发动机熄火带来的全面系统故障。
令人困惑的是,事故现场的燃油开关被发现仍处于“运行”状态,而发动机也有重启的迹象,说明飞机在最后时刻或曾尝试恢复动力,但为时已晚。
初步报告未揭示为何开关会被误动 专家质疑人为因素可能性
根据航空专家的解释,燃油切断开关位于座舱内极其关键且安全的位置,几乎不可能被飞行员“误触”。美国航空安全专家安东尼·布里克豪斯(Anthony Brickhouse)直言:“如果真是人为操作,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另一位专家约翰·南斯(John Nance)指出,两开关在一秒内被切换,时间上足以由一名飞行员连续操作两次。但按照常规操作程序,起飞过程中根本不可能主动关闭燃油开关,除非遇到发动机着火等紧急情况,而报告并未发现有任何应切断燃油的紧急原因。
印度民航部长呼吁:切勿草率定论
针对报告披露的情况,印度民航部长拉姆·莫汉·奈杜(Ram Mohan Naidu)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关心飞行员的福祉,此时不宜妄下定论,应等待最终报告公布。”
空难给印度航空重整声誉带来挑战
自2022年起印度塔塔集团收购印度航空后,着手进行大规模改革和品牌重建。此次空难则为其重塑国际信誉带来沉重打击。印度航空表示,已收到报告并正积极配合相关调查,但暂不做进一步评论。
国际机构密切关注 调查仍在进行
此次空难为十年来全球最严重的航空事故,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已与印度方面密切合作,并感谢印方配合,但表示初步报告未对波音787飞机或GE公司引擎提出安全建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也重申将“以事实为导向”,如发现任何风险会立即采取行动。
波音公司回应称,将继续全力支持调查。GE航空引擎部门暂无公开回应。
失事影响持续扩大 欧洲拟调查其子公司运作
除此次波音事故外,印度航空旗下的廉价子公司“印度快运”(Air India Express)也被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盯上。路透社此前披露该公司延误更换A320发动机零件并伪造合规记录,欧盟决定展开独立调查。
印度民航发展承压
由于两个油门几乎在一秒钟内被切断,这一操作在流程上需连续、有意完成,不是单纯失误所致。报告亦指出,发动机在接近地面前曾有重新点火迹象,显示机组可能在最后一刻努力抢救飞机,但因高度太低、时间太晚,未能挽回失速坠毁的结局。
这段紧张对话以及燃油开关“先关后开”的证据,令人忧虑在飞行员之间协调不畅甚至对抗性操作的可能性。最终责任归属仍需等候完整事故调查报告发布,但初步迹象已显示此次灾难不是机械或系统故障问题,而是人为操作与沟通的严重断裂,一位机师有意让飞机坠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