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理到休斯頓:華裔學者楊潔的奮鬥與文化傳承之路

【記者 王潔】在休斯頓的社區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位身著雲南傳統服飾的教授,她格外引人注目。她是楊潔,休斯頓大學維多利亞分校商學院著名的終身教授,也是一位從中國雲南大理走出的華裔學者。她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學術奮鬥的傳奇,更是一部文化傳承的動人篇章。
從小城到大世界:求學路上的堅韌
楊潔出生于雲南大理,這座風景如畫的小城賦予了她質樸與堅韌的性格。年少時,她的夢想並不宏大,只是渴望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在昆明理工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後,1998年,她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初到香港時,楊潔的英文水平有限,學術壓力巨大。爲了趕上進度,她日夜泡在圖書館,反複修改論文,常常是最後一個離開的學生。"那段時間,圖書館的保安都認識我,因爲周末我也總在這裏。"她回憶道。正是這段孤獨而充實的歲月,錘煉了她的意志,也讓她在短短叁年內以優異成績畢業,爲未來的學術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
跨越太平洋:在美國的孤獨與突破
博士畢業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楊潔的人生軌迹。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她參加了美國高校的招聘會,憑借出色的研究成果,被南密西西比大學錄用爲助理教授。
初到美國,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讓她倍感壓力。"周圍幾乎全是白人同事,前五年我幾乎沒有朋友,"她說。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圖書館再次成爲她的避風港。她埋頭研究,周末的校園裏,常常只有她的車孤零零地停在樓下。
五年後,她的努力被肯恩大學發現,晉升爲副教授。在肯恩的兩年裏,她發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學術聲譽迅速提升。2009年,休斯頓大學向她抛出橄榄枝,從此她在這裏紮根,一待就是16年,最終成爲商學院的終身教授。
心系故土:文化傳承與公益之心
盡管在學術上取得了驕人成就,楊潔從未忘記自己的根。在休斯頓,她經常穿著雲南白族服飾參加活動,向當地社區介紹大理的文化與風土人情。"我想讓更多人了解雲南,了解中國少數民族的美麗傳統,"她說。
這份對家鄉的熱愛也感染了她的女兒。受母親影響,女兒從小接觸雲南文化,並創立了一個公益組織,通過家庭陶藝作品的售賣,爲大理的貧困地區募捐。"母親常說,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記自己從哪裏來,"女兒表示,"我希望用藝術爲家鄉做點事情。"
從大理到休斯頓,楊潔用堅韌與才華書寫了一段跨越地域與文化的精彩人生。她的故事不僅激勵著無數留學生和年輕學者,更展現了一位海外遊子對故土的深情。
"學術沒有捷徑,文化需要傳承,"楊潔說,"我希望我的經曆能告訴年輕人:無論起點多低,只要堅持,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
如今,她依然活躍在講台與研究一線,而她的故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