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新聞 / 今日要聞

10%-50%川普關稅上路! 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整 衝擊一次看


10%-50%川普關稅上路! 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整 衝擊一次看

路透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針對數十個貿易夥伴所實施的10%至50%新關稅稅率,已於美東時間週四凌晨零時01分(台灣時間週四中午12時01分)正式生效,這項舉措考驗他在不大幅擾亂全球供應鏈、不引發高通膨及貿易報復的情況下,縮小美國貿易赤字的策略。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已起開始徵收更高關稅。根據CBP本週對出口商發出的通知,凡在截止時間前已裝船並正運往美國的貨物,可於10月5日前以原有較低的稅率入境。在此之前,多數國家輸美商品的進口稅率基準為10%,是因為川普在4月初宣布提高關稅後一度暫停執行。但自那以後,川普多次調整關稅政策,對部分國家大幅提高關稅稅率,例如:對來自巴西的商品課徵50%、瑞士39%、加拿大35%、印度25%。此外,他於週三宣布將針對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一事,在21天內加徵另一項25%的獨立關稅。

    在新制實施前夕,川普宣稱這些關稅將為美國帶來「數十億美元」收入,這些資金大多來自「過去占美國便宜的國家」。

    目前有8個約占美國貿易總額40%的主要貿易夥伴,與川普達成貿易與投資讓步的框架協議,並將其基準關稅稅率降至15%,包括歐盟、日本與南韓。英國獲得10%的優惠稅率;越南、印尼、巴基斯坦與菲律賓成功爭取降至19%至20%的稅率。台灣稅率落在20%。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萊因施(William Reinsch)表示:「對這些國家而言,消息相對沒那麼壞。」他說:「供應鏈將會有所重組,新的平衡會逐漸形成。物價會上漲,但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明顯反映出來。」至於那些面臨懲罰性高關稅的國家,例如印度與加拿大,「將會繼續到處奔走,試圖解決這些問題。」

    川普的行政命令也明確指出,任何被認定為為了規避美國高關稅而經由第三國轉運的貨物,將被加徵額外40%進口稅。

    川普在7月31日發布的命令中,對67個貿易夥伴加徵超過10%的關稅,而未列名國家則維持10%稅率。這些進口稅僅是他整體多層次關稅戰略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以「國安」為理由,針對半導體、藥品、汽車、鋼鐵、鋁、銅、木材等項目加徵部門別關稅(sectoral tariff)。川普週三宣布,半導體關稅將高達100%。

    至於中國大陸,如果川普未在8月12日前延長上週瑞典會談達成的休戰協議,中國大陸將面臨新一輪關稅上調。 川普警告,如中國大陸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美方可能會加徵額外關稅,以向俄羅斯施壓、結束其對烏克蘭的戰爭。

    川普一再強調,進口稅將為聯邦政府帶來龐大收入,然而這筆錢最終由進口商與購買成品的消費者負擔。

    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美國的關稅收入每年可能突破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8.9兆元)。根據美國智庫大西洋研究院(the Atlantic Institute)的估算,這項政策將使美國的平均進口稅率提升至約20%,創下一世紀來最高水準,而川普在今年1月上任初期僅為2.5%。美國商務部上週公布的數據也進一步證實,從6月開始,關稅已導致美國國內物價上升,包括居家家具、耐用家庭設備、休閒用品與汽車等項目均顯現漲價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