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新聞 / 今日要聞

跨越文化與科技的橋梁——朱全勝博士訪問青島,展開高規格交流訪問


跨越文化與科技的橋梁——朱全勝博士訪問青島,展開高規格交流訪問


【美南新聞泉深】2025年7月20日至23日,旅美華人學者、古藝術品收藏家、文化交流推動者、休斯頓中華總商會秘書長朱全勝博士應邀訪問中國東部沿海重要城市青島,圍繞文化藝術交流、高科技園區建設及産業合作對接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訪問與互動。在爲期叁天的行程中,朱博士受到中國科學院系統、青島本地科技企業及藝術機構的高規格接待,並親身走訪青島曆史文化地標和現代化制造企業,爲中美民間合作架構注入新思路與新動力。

一、科技對接:走進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體系

此次訪問的重要一站,是朱全勝博士應邀走訪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主導的地面遙感接收系統及衛星信息處理基地項目。該項目由北京中科教遙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青島科惠宸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推進,園區位于青島市郊,目前正處于關鍵籌建階段。

項目籌備負責人周友鵬先生親自接待朱博士,並詳細介紹了園區規劃、遙感圖像處理、AI人工智能應用及低軌衛星通信支持體系等核心技術內容。朱博士認真聽取介紹,並就科技成果的民用轉化、遙感在農業、環保、災害監測等領域的應用提出諸多建設性意見。他表示:“作爲一名文化人,也是一位熱愛創新的實踐者,我深知科技與文化並不對立。文化是根,科技是翼,唯有讓技術落地于人文關懷,才能真正服務于社會發展。”

二、文化交流:與華美藝術博物館及藝術界代表深度座談

作爲書畫及古代藝術品的資深收藏家,朱博士在訪問期間特別與華美藝術博物館高級顧問朱毓政舉行文化座談,就中美藝術機構運作機制、中國文物在海外的流通與回歸、以及數字化博物館的發展路徑展開深入探討。

座談中,朱博士展示了其部分個人館藏的高清圖像,包括古代青銅器細節、唐叁彩、北宋瓷器、元明清青花瓷器、曆代古琴、龍鳳琵琶,以及張大千巨幅畫作等,令在場專家贊歎不已。他感慨道:“我收藏的不僅是器物,更是中華民族的曆史記憶。在美國,我致力于通過展覽、講座等方式,讓主流社會更深入理解中國文化的深度與溫度。”

現場,朱博士亦結識了青島園博物館前館長魏書訓、國家注冊珠寶鑒定專家李昕紅、文化策展人朱君及知名媒體人王雷等文化界代表。幾位專家就中西方博物館功能差異、青年藝術教育及公共文化服務之間的平衡等議題展開坦誠交流,現場氛圍熱烈而充實。

叁、參訪城市地標:感受青島的曆史積澱與濱海人文

在華美藝術博物館朱毓政顧問的陪同下,朱博士參觀了青島多處人文與自然景觀。

在棧橋,他登臨百年回瀾閣,遠眺波光粼粼的膠州灣,贊歎“山海共融,文脈綿延”;在八大關曆史風貌區,他漫步于中西合璧的歐式建築群中,感受近代青島獨特的文化融合氣質;在第一海水浴場,他近距離體察市民生活,感受到青島人民的熱情與活力。朱博士表示:“青島的海,是開放包容的象征;青島的文化,是融合多元的寫照。這座城市既有曆史的厚度,也有新時代的精神面貌。”

四、走訪制造企業:關注中國品牌的全球路徑

此次行程中,朱博士還專程走訪了青島本地知名制造企業——青島日森洗車設備有限公司。該公司專注于智能洗車設備的研發生産,産品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市場,深耕國際市場多年。

企業負責人向朱博士詳細介紹了其技術創新、自動化生産流程及海外品牌建設策略。朱博士高度評價企業“專精特新”的發展模式,並表示願意利用自己在北美文化與工商界的人脈資源,協助推動優質中國品牌“走出去”。他表示:“中國制造不僅要有硬實力,更要通過文化與品牌建設,講好自己的故事。我樂意搭橋,讓世界看到中國制造的專業與誠信。”

五、對話未來:文化與科技的跨界共融

在訪問總結中,朱博士表示:“這次青島之行,不僅是一次文化與科技的深度交彙,更是一次未來發展願景的觸碰。我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厚重底蘊,也見證了中國科技産業的勃勃生機。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一種向世界張開的自信力量。”

他呼籲全球華人文化工作者與科技創新者共同努力,成爲文明傳承與跨文化對話的使者。他亦表示,未來將把青島之行的收獲帶回美國,分享至學術與藝術圈層,並推動青島與美南地區在藝術展覽、城市對話、科技園區合作等多方面開啓務實交流。

結語

朱全勝博士此次訪問青島,是一場融合文化、科技與産業的多維交流。作爲收藏家、文化傳播者與國際觀察者,他以獨特的視角與實際行動,搭建起一座連接中美、融通古今的橋梁。

此次行程不僅爲青島在國際文化合作、高端項目引入與民間外交建設方面注入新活力,也爲中國優秀文化與科技成果走向國際舞台提供了重要示範。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座“橋梁”將延伸得更遠、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