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瀏覽 休斯頓黃頁 電子書
新聞 / 今日要聞

動靜合一,簡單又可持續的日常運動


動靜合一,簡單又可持續的日常運動


養心肺、穩平衡、護關節,健康一輩子

(美南新聞韋霓特稿)對大多數人來說,運動最大的挑戰不是高強度訓練,而是要找到能每天持續做的鍛鍊。一項大型分析顯示,即使是中等強度的日常活動(如快走),只要累積到每週約75–150分鐘,就能明顯降低死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即便未達指南標準,也依然有益健康。這意味著「能長期堅持的中等量運動」,比偶爾的高強度運動更有價值。

走路:最容易上手的全能運動

快走屬於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容易養成習慣、受傷率低。長期維持步行習慣者,總死亡風險可下降約20–40%。

做法建議:每週至少5天,每次15–30分鐘,以「能說話但略喘」的速度(每分鐘約100步)走路,逐步增加時間或距離。



太極:強平衡、護關節、防跌倒

太極結合緩慢流暢的動作與呼吸控制,特別適合中老年人與平衡力較弱的人。隨機對照試驗顯示,量身設計的太極課程可顯著降低高跌倒風險長者的跌倒率,並提升下肢肌力與步態穩定性【J Am Geriatr Soc, 2018】。

做法建議:每週2–3次,每次30–60分鐘,可參加社區或線上課程,循序漸進學習基本動作。



瑜珈:伸展、肌力與情緒管理一次到位

瑜珈除了提升柔軟度,還能鍛鍊核心肌群與改善情緒。美國國家補充與整合健康中心(NCCIH)指出,瑜珈對減輕壓力、焦慮、慢性背痛、改善睡眠都有顯著幫助【NCCIH, 2022】。

做法建議:每週2–3次,每次20–60分鐘,包含伸展、平衡、呼吸與放鬆環節。初學者可選擇溫和的哈達瑜珈(Hatha Yoga)或陰瑜珈(Yin Yoga)。


伸展操:維持關節活動度、減少僵硬與疼痛

長期伸展可增加關節活動範圍,降低肌肉緊繃;短期伸展則能立即降低局部疼痛敏感度【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16】。

做法建議:針對胸背、髖屈肌、腿後腱、小腿與肩胸,每個動作停留30–60秒,重複2–4回合,避免彈震,伸展到「微緊不痛」即可。



動靜搭配,適合各年齡層

青壯年:走路+瑜珈交替,週末加長步行時間;每天花5–10分鐘做伸展操。

中老年:走路、太極為主,搭配各種伸展操,維持平衡與肌力。

體力較弱或慢性病族群:先從短時段步行與簡單伸展開始,循序漸進,必要時加上溫和瑜珈。

一週實踐範例

週一、三、五:早晨走路20–30分鐘,晚上伸展操10分鐘

週二、四:太極30分鐘

週末:瑜珈40–60分鐘(結合呼吸放鬆)+輕度步行15分鐘

這樣的配置同時照顧心肺功能、肌力平衡、柔軟度與情緒健康。

安全提醒

從可承受的強度開始,逐步增加時間與次數

運動過程若感到頭暈、胸悶或劇烈疼痛,應立即停止並就醫

穩定與規律比一次做很多更重要


動中生陽、靜中調神

走路提升陽氣、促進循環;太極與瑜珈調和身心;伸展操釋放緊繃、保持靈活。這些簡單易行的日常練習,不僅能提升體力,還能讓你在忙碌生活中找到平衡。




推薦閱讀

有需求就有計劃!聯合健保提供實用醫療保障,牙科、住院、短期健康保險全面承保,多族群皆適用

夢想起飛,休斯頓首家華語熱瑜珈館新店開業,由瑜珈冠軍與國際認證教練組成重量級師資團隊

養老與投資兼得的理想社區-永春莊 可租可買靈活選擇,安居養老更省心!

中國團隊首創: 納米機器人清除血栓,無痛安全

長壽飲食智慧:從餐桌開始的慢老人生









#日常養生運動 #走路 #太極 #瑜珈 #伸展操 #動靜合一 #心肺健康 #平衡力 #柔軟度 #壓力管理 #長壽生活 #循序漸進 #每日運動 #美南新聞